国产麻豆免费av|成人无码在线网站|色综合伊人久久|粉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

首 頁 單位簡介 工作動態 機構組成 黨群工作 科研發展 防病知識 政務公開
  
 
   您當前的位置 :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>> 工作動態 >> 健康提示
【知識】2025年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系列科普知識——職業倦怠來襲,我們如何應對?
2025-05-07 15:50  來源:職業健康所

 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個全國《職業病防治法》宣傳周,今年的活動主題為“關愛勞動者心理健康”。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,勞動者肩負著工作、家庭、社會等多重壓力,時常感到心力交瘁,職業倦怠時常來襲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,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職業倦怠,還你一個健康的身心。

  一、什么是職業倦怠?   

  職業倦?。˙urnout)是一種由于長期工作壓力導致的身心疲憊狀態,主要表現為情緒耗竭、工作效能降低和對工作的消極態度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已將其列入《國際疾病分類》(ICD-11),認為它是一種“職業現象”,而非單純的個人問題。如果你出現以下癥狀,可能正在經歷職業倦?。?/p>

 ?。?)情緒疲憊:每天上班都覺得“心累”,缺乏動力,甚至對工作產生厭惡感。

 ?。?)成就感降低:覺得自己付出很多,但收獲甚微,甚至懷疑工作價值。

 ?。?)冷漠或消極態度:對同事、客戶或工作任務變得不耐煩、冷漠。

 ?。?)身體不適:長期疲勞、失眠、頭痛、腸胃問題等,但體檢無明確病因。

  二、職業倦怠的常見原因

  職業倦怠并非“矯情”或“抗壓能力差”,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例如: 工作超負荷:長期加班、任務繁重,缺乏休息; 缺乏控制感:工作自主權低,被動執行任務,難以發揮個人價值; 回報不足:薪資、晉升機會與付出不成正比,導致心理失衡; 職場關系緊張:與同事或領導溝通不暢,長期處于高壓環境。

  三、職業倦怠的識別

  可以采用由 Maslach 等編制,戴俊明修訂的中文版職業倦怠通用量表(Maslach Burnout Inventory – General Survey, MBIGS)評估調查對象職業倦怠現狀(見表1),該問卷是目前職業倦怠研究中最常用的量表之一,具有廣泛的職業適用領域和跨文化適應性,數據處理如下:

  情感耗竭 (eem)= (1得分+2得分+3得分+4得分+5得分)/5;   人格解體(dpm) = (6得分+7得分+8得分+9得分+10得分)/5;

  工作成就感(pam)= (11得分+12得分+13得分+14得分+15得分+16得分)/6;

 ?。ㄈ≈捣秶?~6) 用三分位數值作為截斷值, eem 與 dpm≥P66.7為高,而 pam<P33.3 為低。

  職業倦怠界定(參考):

  bnt=0.4×eem+0.3×dpm+0.3×(6-pam);bnt<1.5, bnt 定義為無;

  bnt>=1.5 & bnt <3.5,定義為可疑;bnt>=3.5, 定義為肯定有職業倦怠感

  表1  職業倦怠通用量表

  四、如何應對職業倦?。?nbsp; 

 ?。?)自我覺察,及時調整  職業倦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,越早發現,越容易調整??梢試L試:記錄情緒變化:寫日記或使用情緒管理APP,觀察自己的狀態。設定合理目標:避免完美主義,學會拆分任務,減少壓力。 

  (2)建立健康的工作習慣   學會說“不”:合理拒絕超出能力范圍的任務。 規律作息:保證睡眠,避免熬夜加班透支身體。 短暫休息:每工作1-2小時,起身活動5分鐘,避免久坐。 

  (3)尋找工作意義感  職業倦怠有時源于“價值感缺失”,可以嘗試:回顧初心:思考當初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,找回動力。 設定小目標:完成階段性任務后給自己獎勵,增強成就感。 

 ?。?)主動尋求支持  與上級溝通:坦誠表達自己的困境,爭取調整工作安排。建立社交支持:與信任的同事、朋友傾訴,或尋求心理咨詢。 

  (5)必要時考慮職業調整  如果長期無法緩解,可能需要重新評估職業方向: 探索新機會:是否適合當前崗位?是否需要轉崗或換行業? 培養新技能:通過學習提升競爭力,增加職業選擇空間。

  職業倦怠不是“懶惰”或“脆弱”,而是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。面對它,我們需要正視問題、調整心態、合理規劃,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。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健康的身心才是長久發展的基石,保持一個健康的身心,為健康中國的創建,貢獻力量。 

  * 部分圖片來源網絡,非商業用途,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。若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*

  作者:職業健康所   劉義濤

相關信息

幫助信息 | 隱私安全 | 網站地圖 | 版權與免責聲明
地址:天津市河東區華越道6號   電話:022-24333453   郵編:300011
津ICP備11005889號-4   津公網安備12010202000385號  網站技術支持:津云(022-23601701)
政務服務熱線:123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