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麻豆免费av|成人无码在线网站|色综合伊人久久|粉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

首 頁 單位簡介 工作動態 機構組成 黨群工作 科研發展 防病知識 政務公開
  
 
   您當前的位置 :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>> 專題報告 >> 健康體重管理 >> 健康科普知識
【世界肥胖日】關愛兒童青少年健康,遠離肥胖
2025-05-26 09:48  來源:環境健康與公共衛生所

  3月4日是“世界肥胖日”,今年的主題是“改變系統,更健康的生活”。2024年世界肥胖報告顯示,2020年全球有4.3億5~19歲青少年兒童受到超重肥胖的影響,占兒童總人數的22%;預計到2035年,將有7.7億兒童受到超重肥胖的影響,占比上升到39%。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(2020年)顯示,在我國,2020年6~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19%,相當于每5個中小學生中就有1個超重或肥胖。兒童青少年肥胖看似憨態可愛,其背后隱藏著巨大健康隱患。今天,疾控君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科學認識肥胖,守護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!

  01.肥胖不只是“胖嘟嘟”那么簡單

  1.影響生長發育:肥胖可加重兒童青少年身體下肢負擔,影響骨骼發育,降低運動能力,學習能力也會受到不良影響。

  2.增加多種慢性病的發病風險:肥胖可導致血脂代謝異常、心血管功能下降等,甚至可導致高脂血癥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。

  3.影響身心健康:兒童青少年可能因為肥胖受到他人的取笑,而產生自卑、焦慮等心理問題,還可能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。

  02.為什么會變胖?這些習慣要注意!

  1.吃得多,動得少:甜食、油炸食品等高糖、高脂肪、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,而運動時間不足,看手機或電視等靜態活動時間較長,導致能量過剩,脂肪堆積。

  2.遺傳和環境因素:父母肥胖可增加孩子患肥胖的機率。家庭或學校提供的飲食結構不科學(如高油、高糖、高鹽)、學習壓力過大擠占運動、睡眠時間等情況都可能助推孩子肥胖。

  3.作息不規律:兒童青少年經常熬夜,長期睡眠不足,導致體內激素分泌紊亂,更容易引發肥胖。

  03.從小養成健康習慣,科學預防肥胖

  1.合理膳食,規律進餐

  (1)日常膳食保證食物種類多樣性,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,每周攝入25種不同種類的食物。食物以低脂肪、低碳水化合物、低熱量為原則,增加新鮮蔬菜水果、全谷物和雜豆在膳食中的比重;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,如魚、禽、蛋、瘦肉、奶及豆類等。

  (2)一日三餐,定時定量,兩餐間隔4~6小時,做到不暴飲暴食,不偏食挑食,吃飯時要細嚼慢咽,每餐控制在20~30分鐘,避免邊吃邊看手機或電視等電子設備。

  (3)進餐時建議先吃蔬菜,然后吃魚禽肉蛋及豆類,最后吃谷薯類。

  2.培養良好飲食行為

  (1)每天吃好早餐,保證早餐的營養充足,應有谷類、禽畜肉類、蛋類、奶類或豆類和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。

  (2)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、甜食等高能量食物。選擇新鮮蔬菜水果、適量的原味堅果、奶類等干凈衛生、營養素較高的食物作為零食。

  (3)每天足量飲水,少量多次,首選白開水,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。

  3.每天堅持充足的身體活動

  (1)每天至少進行60分鐘以戶外活動為主的中等及以上強度運動,如積極參加跑步、打球、游泳、跳健身操、跳繩等簡便易行的活動。

  (2)每周至少進行3次強化肌肉力量和骨健康的高強度身體活動(活動時大汗淋漓),或抗阻運動(如俯臥撐、仰臥起坐、引體向上等)。

  4.保證規律作息,良好心態

  (1)保持規律作息,充足睡眠,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。建議6~12歲兒童青少年每天睡眠時間為9~12小時,13~17歲青少年為8~10小時。

  (2)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,正確認識體型,學會自我調節情緒,避免情緒性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等不良飲食行為。

  5.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,創造支持環境

  (1)家長有意識學習營養知識,提高營養健康素養,為孩子提供營養均衡的食物。做飯注意少油少鹽少糖,烹飪方式減少油炸。鼓勵孩子參加運動,有條件時多陪孩子一起運動。

  (2)學校保證開足、上好體育課,配備充足、適宜的運動器材;提供營養均衡的午餐,避免高糖零食進入校園。

  健康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!讓我們從今天開始,合理飲食、積極運動,遠離肥胖困擾,擁抱陽光生活!

  參考來源: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(2020年)、2024年世界肥胖報告、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等。

  * 部分圖片來源網絡,非商業用途,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。若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*

  作者:環境健康與公共衛生所 徐渴

相關信息

幫助信息 | 隱私安全 | 網站地圖 | 版權與免責聲明
地址:天津市河東區華越道6號   電話:022-24333453   郵編:300011
津ICP備11005889號-4   津公網安備12010202000385號  網站技術支持:津云(022-23601701)
政務服務熱線:123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