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佳節胖三斤,春節假期一結束我們就迎來了“世界肥胖日”,作為全球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的肥胖,已經成為威脅我們健康的大問題,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肥胖這個“沉重”的話題。
如何定義肥胖?肥胖的危害都有哪些?
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,是指體內脂肪堆積過多或者分布異常已經達到危害健康的程度。
肥胖對健康影響很大,它不僅會導致機體代謝發生障礙,還會影響多個器官的功能,肥胖是多種其他慢性疾病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。也就是說,肥胖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痛風這些慢性病。肥胖還會增加哮喘的發病率、影響肺功能,更容易由于骨骼承重增加而出現很多骨關節疾病,甚至會增加很多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。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并預防肥胖的發生。
現在小胖墩越來越多,兒童青少年肥胖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,降低心肺功能,導致易疲勞、學習效率降低等,還會引起性早熟,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血脂異常等慢性疾病的風險,家長要引起重視。
肥胖都分為哪些類型?
肥胖按照發生原因可以分為三類:第一種是遺傳性肥胖,這種肥胖比較罕見,不是我們想的“家里人都胖我也胖”的那種遺傳,而是由于遺傳物質變異導致的一種極度肥胖;第二種是繼發性肥胖,主要指的是由于一些疾病、內分泌紊亂或者外傷引起的內分泌障礙導致的肥胖,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、皮質醇增多癥、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等等導致的肥胖;最后一種是單純性肥胖,是單純由于營養過剩,主要是能量過剩造成的全身性脂肪過量積累,是一種由基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復雜性疾病。這是我們能夠預防控制的,也是最常見的一種。
肥胖的判斷標準是什么?
想要科學減肥首先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已經肥胖了,比較常用的判定方法是體質指數BMI和腰圍兩個指標,體質指數怎么算呢?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,體重的單位用公斤,身高的單位用米,得到的數值如果處在18.5-23.9之間就是一個正常范圍,超過24就是超重,再往上超過28就算肥胖了。
腰圍這個指標是用來判斷中心性肥胖的,有的人可能體重正常,但是腰圍比較大,四肢很瘦,這樣也是不健康的,成年女性腰圍大于等于85公分,男性大于等于90公分,就屬于中心性肥胖,這時候脂肪更多地會堆積在內臟上,會出現脂肪肝、高血脂、動脈粥樣硬化等代謝性疾病,相比胖的勻稱,這種向心性肥胖對健康危害更大。
如何科學減肥?
肥胖危害雖然大,但也不要動不動就減肥,如果確實處于超重肥胖了,可以適當的通過飲食、運動來調節。發胖并不是因為吃了某種或某類食物,而是因為吃多了導致轉化的能量也多了,在滿足各項生理功能的需要之后,能量還會有剩余,這時就需要額外做一些運動或是身體活動來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,如果活動量不足,多余的能量就不能被完全消耗,它會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,讓我們變胖。
所以,正確的減肥方法其實很簡單,就是少吃多動,會吃會動,讓能量少攝入、多消耗,達到“入不敷出”,但一定不要不吃不動,極端的節食!所謂的少吃,是指科學合理的控制飲食,三餐成比例的減少,也不是讓我們只吃單一的食物或不吃某類食物,而是要在保證食物多樣的前提下適量減少。簡單說就是好好吃飯、控制油炸、燒烤、甜點、甜飲料等加工食品以及酒類這種純能量飲料的攝入,加上科學規律的運動,最好每天能運動1個小時,規律作息不熬夜,長期堅持就能健康的瘦下來!
*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,非商業用途,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。若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*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