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麻豆免费av|成人无码在线网站|色综合伊人久久|粉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

首 頁 單位簡介 工作動態 機構組成 黨群工作 科研發展 防病知識 政務公開
  
 
   您當前的位置 :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>> 工作動態 >> 健康提示
【知識】微衛安講科普:肝吸蟲:潛伏在生鮮美食中的無聲威脅
2025-03-31 09:39  來源:微生物檢驗檢測所

  一、認識肝吸蟲

  肝吸蟲,學名華支睪吸蟲(Clonorchis sinensis),是一種寄生在人類和動物肝膽管內的扁形蠕蟲。

  二、生命周期:螺、魚蝦與人類的“三角關系”

  肝吸蟲的生命周期復雜,需經歷多個宿主:  

  1. 蟲卵入水:感染者的糞便排出蟲卵,若進入淡水環境,會被第一中間宿主——螺類(如豆螺)吞食。  

  2. 螺體內的蛻變:蟲卵在螺體內發育為尾蚴,隨后逸出并侵入第二中間宿主——淡水魚蝦(如草魚、鯽魚、麥穗魚等),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囊蚴。  

  3. 終末宿主感染:人類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魚蝦而感染。囊蚴在腸道脫殼,幼蟲逆流至肝膽管定居,約1個月發育為成蟲,壽命可達20-30年。

  三、感染途徑:藏在“美味”中的風險

  肝吸蟲感染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:  

  1、生食魚生/刺身:廣東、廣西等地的“魚生粥”“涼拌魚片”,東北的“生魚佐酒”習俗。  

  2、半熟烹飪:醉蝦、腌魚、烤魚等未徹底加熱的料理。  

  3、交叉污染:砧板、刀具接觸生魚后未清洗,污染其他食物。  

  注意:醬油、醋、芥末等無法殺死囊蚴,冷凍(-20℃至少24小時)可降低風險,但徹底煮熟(中心溫度達75℃)才是最可靠的防護!

  四、癥狀:從隱匿到致命的威脅

  感染初期可能無癥狀,但隨著蟲體增多,危害逐漸顯現:  

  1、急性期(罕見):發熱、腹痛、腹瀉、肝區壓痛。  

  2、慢性期:  

  - 蟲體阻塞膽管:黃疸、膽結石、膽囊炎。  

  - 長期刺激:膽管纖維化、肝硬化,甚至誘發膽管癌

  - 兒童感染可能導致發育遲緩、營養不良。

  五、預防:切斷傳播鏈

  1. 改變飲食習慣:避免生食淡水魚蝦,推廣徹底加熱的烹飪方式。  

  2. 加強衛生宣傳:在流行區普及肝吸蟲知識,尤其針對兒童和青少年。  

  3. 管理糞便污染:禁止向淡水區域隨意排放未經處理的糞便。  

  4. 定期篩查:高發地區居民建議每年進行寄生蟲檢查。

  小貼士:如何安全享用魚蝦?  

  1、購買養殖魚蝦時選擇正規渠道(部分養殖場已控制肝吸蟲)。  

  2、海魚通常無肝吸蟲風險,但需警惕異尖線蟲等其他寄生蟲。  

  3、家庭處理魚蝦后,及時用沸水燙洗廚具。

  * 部分圖片來源網絡,非商業用途,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。若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*

  作者:微生物檢驗檢測所 汪穎

相關信息

幫助信息 | 隱私安全 | 網站地圖 | 版權與免責聲明
地址:天津市河東區華越道6號   電話:022-24333453   郵編:300011
津ICP備11005889號-4   津公網安備12010202000385號  網站技術支持:津云(022-23601701)
政務服務熱線:123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