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,助力西部邊疆公共衛生體系高質量發展,天津市疾控以科技援疆為抓手,聚焦和田地區縣級疾控能力建設,通過深度調研、精準培訓、實戰帶教“三位一體”幫扶模式,為策勒縣打造一支“帶不走”的檢測技術隊伍,譜寫了東西部協作的嶄新篇章。
一、深調研、明需求,把脈邊疆疾控短板
2024年4月起,天津市疾控中心、食檢院聯合武清區疾控中心,組建專家團隊多次赴和田地區開展“地毯式”調研。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明月、武清區疾控中心主任薛頂峰等深入策勒縣、洛浦縣疾控中心實驗室,通過實地考察、座談交流等方式,系統梳理實驗室人員結構、設備配置、檢測能力及應急響應機制等關鍵問題。調研發現,當地存在檢測技術滯后、標準化管理薄弱、信息化水平不足等短板。針對癥結,專家組與和田地區衛健委、疾控中心共同擬定實驗室能力提升計劃,為后續精準施策奠定基礎。
二、強理論、夯基礎,注入技術發展動能
為突破地域限制,天津市創新“云端+實地”雙軌培訓模式。一方面,聯合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開展5期線上專題培訓,圍繞實驗室設備原理、危化品管理等核心內容進行系統授課;另一方面,選派資深檢測專家赴策勒縣開展現場集中培訓,重點解讀水質新國標、質量控制體系及設備操作規范。通過理論賦能,當地檢測人員專業素養顯著提升,初步構建起符合國家標準的檢測知識框架。
三、重實戰、促轉化,鍛造應急硬核能力
技術援疆的關鍵在于“輸血”與“造血”并重。2024年7月,天津市疾控呂光、武清區疾控劉建兩位專家駐點策勒縣,開展為期兩周的“手把手”帶教。通過方法驗證、設備維護、應急檢測等實戰教學,幫助實驗室攻克水質檢測、毒物篩查等技術難題。帶教期間,策勒縣疾控中心首次獨立完成生活飲用水消毒副產物、臭氧、鋁等指標檢測,并在模擬食物中毒事件中實現快速響應,標志著當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邁上新臺階。
四、立長遠、建機制,擘畫標準化新圖景
著眼可持續發展,天津市提出“標準化+信息化”雙輪驅動策略。一方面,引入7S定位管理模式,指導實驗室規范設備標識、優化空間布局,推動檢測流程標準化;另一方面,量身定制信息化系統,整合檢測業務全流程,助力實驗室管理向智能化轉型。此外,協助修訂質量手冊、程序文件及相關記錄,為和田地區疾控體系長效發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科技星火照邊疆,津和同心筑安康。天津市疾控以科技援疆為紐帶,將東部先進經驗轉化為西部發展實效,不僅提升了和田地區疾控體系的“硬實力”,更深化了民族團結進步的“軟聯結”。未來,天津市疾控將繼續以“國家所需、新疆所盼、天津所能”為指引,為邊疆公共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!
|